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是东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文、史、哲专业的打通课程和全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深厚传统和鲜明特色的课程,是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几代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在政治系(政法学院前身)开设本课程,由王家俊、王洪文教授主讲,后经几代学者的努力,本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成果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特色鲜明,课程设计与时俱进,教材开发推陈出新,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传统,凝炼出鲜明的课程特色,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程作为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文、史、哲专业的打通课程和全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学校和学院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予以支持,课程组全体成员亦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予以保证。课程组依托韩秋红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胡海波教授、崔秋锁教授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先后承担各级各类教学、学术研究课题近30项,公开出版著作近40部,发表论文近300篇,其科研水平、建设成果以及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各级领导、同行以及学生的高度肯定。 2000年、2003年本课程获东北师范大学优师工程教材建设奖,并得到学校重点资助。在此资助下,于2003年出版的《黑格尔之后——现当代西方哲学》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于2007年出版的《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获东北师范大学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特等奖。课程负责人被东北师范大学聘为专业基础课主讲教师,先后获华为教学奖、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和“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本课程被批准为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2006年本课程被批准为吉林省高校精品课程。课程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均为本课程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本课程作为我校文、史、哲专业打通课程和全校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主要流派的介绍和主要思想的评介,使学生通过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社会的思想状况,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反思,达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的目标。本课程作为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培养目标是以西方哲学的发展是以“能否思想”和“有无意义”为内在逻辑的一部不断向人敞开的思想历史为思想核心,把现代西方哲学各学派置放于五大转向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十大学派的哲学思想,认真探讨哲学转向与哲学观变革的内在关系,努力挖掘现代西方哲学在哲学观转向与现代性双重维度上进行发展的历史态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素养,形成扎实的哲学基础。本课程采用文本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内含文本内容、相关资源、视频资料等课程资源,配以相关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充分、深入的理解哲学思想理论的力量和价值。 |